重尋「謙卑」的時代

 

自華國鋒以降,中國經歷鄧小平1、江澤民、胡錦濤以至今天習近平,四十多年四代領導。自回歸,香港經歷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林鄭月娥四代特首二十多年的時間。這與主前八世紀相似,當時的先知如彌迦經歷了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及希西家四代君王約一百年的統治。

「盛衰」只是一念間
猶如狄更斯在《雙城記》描寫法國大革命之時的歐洲:「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是智慧的世代,也是愚昧的世代;是信任的日子,也是懷疑的日子;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主前八世紀,以色列全地在經濟和國力上經歷大復興,烏西雅王完全制伏世仇非利士人,軍力和國防裝備極其強盛 (代下26:1-15) 。但經文筆鋒一轉,就記錄他「既強盛,就心高氣傲,以致敗壞。」(代下26:16) 盛衰轉念之間,其後烏西雅更僭越神的位分,自代祭司燒香,以致患麻瘋而死。

其兒子約坦痛定思痛,一生行正事,但可能因父親擅越神權的慘痛經歷,矯枉過正,居然不入神殿敬拜,卻任由百姓在山上燒香。至其兒子亞哈斯,竟完全毀去聖殿敬拜,到第四代希西家方能重修聖殿,步入正軌。但此一百年,四王期間(約主前790-697)卻已埋下國力衰亡的種子。就在亞哈斯時代,一日之內十二萬猶大勇士被殺 (代下28:6)。衰敗轉瞬之間臨到,非因國力問題,而是因統治者及當代是否以謙卑的心與神同行,以處盛世。

「驕傲」如冠狀病毒
回看大家熟悉的彌迦書6:8「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恩福號外》連續三期探討公義・憐憫及今次的謙卑。首先「公義」是行出來的,外顯可見的行為;「憐憫」則是內心的追求。一外一內的追求是神首先的要求,但最後神要的是「謙卑與神同行」,這要求超乎內外追求,是日常每天都要存有的心態。這心態為何如此重要,就是因為自烏西雅晚年至希西家晚年,因盛世而來的驕傲就如冠狀病毒一樣纏著稍嚐富足甜頭的君王。

這些君王在強盛之時就與民眾一同認為耶和華使他們厭煩(彌6:3)2。這四代君王以為或可在祭祀上以最好的應付神,神就不再過問他們那糜爛罪惡3和「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生活4。但神在彌6:7反問,就算有千千公羊及一歲牛犢,雖則是祭祀的最高數量、最高質量5,但都只不過追求罪之樂時想免去神憤怒的手段。當宗教生活、人文思想又或政治討論只不過是人用以逃避神的手法,神會再追問人:「豈可為自己的過犯獻上長子,為自己的罪惡獻所親生的兒子。」(彌6:7B) 神看重人是否在豐盛中而能不犯罪。真正的謙卑是承認萬物與豐盛皆從神而來,人、甚或君王都只是謙卑的領受者。

「不忘記神」的出路
但人在盛世高傲中,多麼想忘記神的存在,這好讓各樣神不喜悅的性行為大行其道、各種屯積的資源掠奪暢通無阻、各種離棄真神的學說充斥學府。盛世中認為神是厭煩的心態出現在烏西雅身上,最令人惋嘆的是也出現在希西家身上。

希西家雖經歷神一夜之間為他擊敗亞述十八萬五千大軍(賽37:36)。但最終卻向巴比倫誇耀自己的財富成就,甚至心裡倚靠這新興勢力而忘記神方是施予者,以致神命定在此高傲心態之下以色列必然敗亡 (賽39) 。

一生謙卑與神同在。正是彌迦先知在此數位君王百年之間,看著盛衰轉變之時,深深的慨嘆,也是切切的責備。

今天,香港人經歷過七、八十年代之盛世,當中我們有多少回憶,多少嚮往。但聖經卻把美好的未來顯明給香港人看,今天神要求我們每一個信徒,既然神把祂的長子、親生兒子為我們的過犯獻上,神所要求的是香港人再學習謙卑與神同行,不以過往的成就為傲,卻能為過往感恩,再仰望神未來的保守;並對神的敬拜不厭煩,不逃避,在家中、職場和社會上行出公義,引領社會再一次與神同行。

中國正收割八、九十那一代改革開放的紅利,我們喜見當時教會再立,福音再傳。今天我們也祈禱新一代不以強盛為傲,卻能立志先學曉謙卑與神同行,植根神守約憐憫的救贖,公義方能惠澤國人。

撰文/黎家翹牧師

******************
雖鄧小平未曾擔任過中央總書記一職,但為當時領導核心。
我的百姓啊,我向你做了什麼呢?我在什麼事上使你厭煩?你回答我吧!(彌迦書6:3)
城裡一切雕刻的偶像必被打碎,行淫的賞金全被火燒,我要毀滅它的一切偶像;因為從妓女的賞金積聚而來的,它們仍歸為妓女的賞金。(彌迦書1:7)
禍哉,那些在床上圖謀罪孽、籌劃惡事的人!天一亮,他們因手中有能力就去行惡。他們看上田地就佔據,貪圖房屋便奪取;他們欺壓戶主和他的家庭,霸佔人和他的產業。(彌迦書2:1-2)
5 Smith, Ralph L. Micah-Malachi,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Vol. 32, 1984.

 


發表日期:2020-06-10

 

原載於 :《恩福號外
Skip to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