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老僕人」經歷的憐憫

 

創世記24章中亞伯拉罕的老僕人,在我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雅各到拉班處娶妻,前後要歷時二十年;但這老僕人在拉班處,卻一夜為以撒定下妻子,並帶著回家。但這老僕人之所以順利,並非純因薑是老的辣,反而是他全然仰賴耶和華的憐憫。憐憫(HESED)一詞,誠現如眾學者所言,是指著信守承諾而來的慈愛,因而慈愛(HESED)常與誠信(AMEN)一詞在聖經出雙入對,兩者皆有因著信實而能堅定地向他人、甚或不配者施行所應許的慈愛之意。

行動指引・信心座標
老僕人長期與亞伯拉罕作伴,他深知神對他主人亞伯拉罕的應許。而作為照管亞伯拉罕一家的最老僕人,他也應該知道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不單是一個家庭的延續那麼簡單,而是關乎萬族萬民是否得以蒙福,以及巴別之時人類離散相爭的咒詛是否得以扭轉的救恩命脈。若以撒得以在遠離迦南偶像之地娶妻生子,亞伯拉罕承受的救恩應許方能延續下去。這老僕人站在歷史的破口,要堵住魔鬼的作為,成就神應許使萬族得福的憐憫慈愛。我們在生命的這一端可能無從知道老僕人到底對救恩施行有多少認知,但相信他不會一無所知,而他的行動也實在成就著救恩的延伸。

經文中清楚看到老僕人在為以撒娶妻的旅途中,不下四次提到因信守應許而來的憐憫、慈愛(HESED)是他行動的指引及信心的座標。當老僕人去到遠方人地生疏的拿鶴的城,茫無頭緒之時,就是神守約的憐憫讓他開口禱告。創世記24:12-14老僕人兩次提到神的憐憫之恩(HESED),說:「耶和華——我主人亞伯拉罕的神啊,求你施恩(HESED)給我主人亞伯拉罕,使我今日遇見好機會。我現今站在井旁,城內居民的女子們正出來打水。我向那一個女子說:『請你拿下水瓶來,給我水喝。』她若說:『請喝,我也給你的駱駝喝』,願那女子就作你所預定給你僕人以撒的妻,這樣我便知道你施恩(HESED)給我主人了。」

作出禱告・設下條件
老僕人因著神對亞伯拉罕起誓之約,他把面前的抉擇機遇置於此救恩之約之下。他認知神要施恩完成亞伯拉罕之約,以撒必有妻子,而神也必指引那女子將為以撒之妻。因著信,僕人作出禱告;同樣因著信,僕人設下條件。老僕人的條件相當苛刻,要記得他是帶著十匹駱駝。這就如今天你有一隊十台車的車隊,但你期望油站有人免費為十台車都加滿油一樣。同時一匹駱駝因著駝峰蓄水,一次可以喝120公升水,亦即60瓶2公升可樂的容量,十匹駱駝亦即600瓶2公升可樂。這少女不單要心底善良,也要身體健壯,身手敏捷方可勝任。但因著信神的憐憫,老僕人除了禱告,也定下條件,為主人尋找最好的賢妻。原來對神救恩之憐憫的仰望,可使人站在每一段歷史的破口開啟禱告,定下行動,並為神國尋求最好的。

去到創世記24:26-27,老僕人知道那完全符合他所設條件的少女,正是他主人所要求的家鄉本族的親屬,他再一次看見耶和華因守約而施的慈愛(憐憫HESED):「那人就低頭向耶和華下拜說:『耶和華——我主人亞伯拉罕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他不斷地以慈愛誠實待我主人。至於我,耶和華在路上引領我直走到我主人的兄弟家裡。』」當他全然依靠在神的憐憫中,神也全然引導他的腳步。人類是在不完全信息下要作種種的大小決定,熟對熟錯、事後孔明或許方能知曉。但原來當人全然置自己於神救恩的憐憫下,神會指引有限之人的腳步。這讓我們想起耶穌教導:「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太6:33) 對神施行救恩的憐憫之依靠,把人從有限中釋放出來,自由地作決定去事奉他。就如老僕人在憐憫之下,自由設下條件,卻又經歷神的引領。

發出宣告・回應要求
最後,在創世24:49再次提到神的憐憫(HESED),當時老僕人對貪財的拉班發出宣告:「現在你們若願以慈愛誠實待我主人,就告訴我。若不然,也告訴我使我可以或向左或向右。」老僕人從自己經歷神守約的憐憫,到他要求世人行出信實憐憫。在此節之前,他首先用了十五節經文的說話向拉班見證耶和華的慈愛(HESED)誠信,在此見證之下,拉班要作出抉擇,是否同樣以慈愛(HESED)誠實回應耶和華的慈愛誠信。拉班也知他要回應的不是老僕人,而是耶和華,因而說:「這事既然出於耶和華…」今天,我們經歷神完全施行祂救恩的憐憫,按應許使從亞伯拉罕和以撒所出的後裔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釘在十字架,使萬族可因仰望耶穌而得救恩和永生之福。神已施行其憐憫誠信,我們又以什麼回應呢?

聖經沒有為老僕人留下名字,但這無名的啟示也可以讓我們知道,我們都可以成為老僕人,既從聖經得知神守信施慈愛,使他愛子耶穌為我們受死,讓我們罪得赦免,得以稱為神兒女,並扭轉創世以來死亡的咒詛,使萬族可因耶穌而得福。 行在這神的憐憫(HESED)中,我們可以自由地禱告,為家人、為社區、為國家。我們雖然資訊有限,但仍可自由地為神國設下計劃行動,神必賜下最好。我們同樣又如老僕人一樣,可向身邊人見證神在我們身上的信實憐憫及引導,並要求世人、包括自己作出相應慈愛並信實的回應。

撰文/黎家翹牧師

日期:2020-04-03

 

 

原載於 :《恩福號外
Skip to content